第九百九十四章 民乱如火,民如薪(3 / 6)

是不要乱动的好。”朱翊钧和张居正在这件事上,达成了共识,他倒是想要精益求精、尽善尽美,但现实告诉他,做不到,那就维持现状。

“二皇子的身体怎么样了?”张居正看向了窗外射鱼的朱常潮,问起了二皇子身体情况。

“朕险些害了他,好在大医官陈实功医术精湛,堪称起死回生。”朱翊钧说起了朱常潮的病情,已经完全好了。

之前朱翊钧一直有些侥幸心理,他觉得孩子长大点,就会好起来,能避免手术,就避免,反倒是让病越拖越重。

朱翊钧看着窗外,满是笑意的说道:“现在潮儿,一个月能长一寸,快跟他哥一样高了,也壮了好多。”

“非常好。”张居正听闻如此消息,心情真的很好。

世宗皇帝一心焚修,也和后来皇子接连夭折有关,在嘉靖十六年到嘉靖十九年,短短三年时间,先后出生的四位皇子,接连夭折。

张居正很担心朱常潮的身体状况,因为有些事儿,一旦起头,就会接连不断。

夭折在这年头比较常见,但一连四个皇子都不满一岁夭折,问题就变得有些诡异起来。

朱常潮重病时候,张居正还担心,又要开始了,但现在打闹的兄弟二人,让张居正松了一口气,这代表着通和宫的防卫,仍然是水泼不进,滴水不漏。

“先生在担心什么?”朱翊钧敏锐的察觉到了张居正心情变得好了起来。

“担心申时行能不能任事,确切地说,能不能保护好陛下。”张居正在自己家里,旁边无人,说出了自己的担忧。

“哈哈哈。”朱翊钧笑了起来,笑的声音很大,张居正年纪大了,六十八岁,开始了固有的疑心病,甚至连相识多年的弟子,都不太信任了。

“朕会保护好自己的。”朱翊钧不会把自身安全,寄托于别人身上,哪怕是张居正。

皇权在三丈外是无敌的,但在三丈内,要自己保护自己,寄托于任何人,都不可靠。

“松江水师总兵陈璘奏闻,想等驰道修好了,让朕常驻松江府几个月的时间。”朱翊钧拿出了应天巡抚王希元、松江巡抚李乐、松江知府王谦、首里侯陈璘联名上疏,递给了张居正。

张居正看完了奏疏,仔细思考了起来。

有好有坏,利大于弊。

好处是明显的,大明海陆并举,以开海为重,很多急务,都需要皇帝陛下到松江府亲自处理,尤其是水师越发壮大,信任问题,会变得越来越明显,皇帝去了松江府,这些问题都可以缓解,甚至解决。

坏处是皇帝可能会有危险,毕竟离开京师时间稍微久点,看起来忠诚,实际不忠诚的京师,会出现乱子,皇帝本人、皇子们的安全,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。

无论皇帝还是皇子,哪个出了事,都会造成大明无法接受的剧烈震荡。

“臣以为不急。”张居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,他不同意,或者说,等皇子们长大点,再谈这个事儿比较稳妥。

朱翊钧眉头一皱说道:“其实很急。”

松江府竟奢之风、松江水师的担忧,都是燃眉之急,张居正这句不急,看起来有些太过于慎重了。

“事缓则圆,人缓则安,可以不急。”张居正思索了下,仍然坚持了自己的看法,无懈可击的通和宫防御会出现一些漏洞,会给皇子们的安全埋下隐患,变得岌岌可危起来。

张居正陈述了自己的理由:“陛下,二位巡抚、首里侯所言之事,可以不急,等太子长大些,可以自己任事,再常驻松江不迟。”

人缓则安,张居正已经把话说的非常明白,陛下能听得懂。

有些事,只要出一次问题,就是天崩地裂,一旦某个皇子死于非命,君臣之间的信任,就会彻底崩塌,靠着微妙平衡运行的文华殿廷议等等制度,都会随着信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