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用雁,到女家商请完婚日期。]
[这个确定婚礼时间的交流过程,称为‘请期’。]
[雁,作为缔结良缘的媒介,达成了使命,接下来就是细节的准备。]
[到了婚期,男方驾车亲自去女家迎接,称为‘亲迎’。]
[至此,六礼完备!
[新娘上车前,母亲会为她系好佩巾,表示女儿到男方家后,能够操持家务。]
[婚礼均在黄昏举行,新人婚服以黑为主色调,只在衣服边缘饰以浅红色。]
[迎会新娘后,男方设宴共食。]
[把一个瓠瓜刨成两半,每瓢各做成酒杯一样的饮器,名为‘卺’。]
[新郎和新娘各拿一瓢饮酒,称为‘合卺’。]
[婚嫁的程序固然依循‘六礼’,而在此之前,青年男女们大多拥有自由恋爱的契机。]
[农历三月初三,春风拂面的上巳节,少男少女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出行。]
[他们在河边相聚,寻找爱慕对象,并赠送鲜花等礼物。]
[潺潺流水旁,踏青、嬉戏、唱歌,那是属于两千多年前华夏少年们的春天。]
[与蓬勃生发的青春相伴而来的,是人生中另一场重要的仪礼。]
[男二十二冠,女十五而笄。]
[冠礼,也就是成年礼。]
......
【成人礼!】
......
[在周代,贵族行冠礼的年龄会因阶层身份而有所差异。]
[地位高的人常会提早及冠,以便更早执掌权力。]
继续阅读
[冠,是步入文明时代以来,华夏人重要的服饰。]
[男子先将头发盘踞与头顶为髻,再戴冠,然后在用发簪将冠与髻一同固定。]
[这一盘发戴冠的仪式,一样有固定的流程。]
[要先筮卜吉日,确定日期。]
[随后,父兄要选定并邀请为青年加冠的贵宾。]
[冠礼当天,贵宾要为行冠礼者三次加冠。]
[最初是加黑麻布做的帽子,表示男子将有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。]
[再加白鹿皮缝制的帽子,表示男子将有为国战斗的权利。]
[最后一次是加爵并冠,那是一种用细葛布或丝帛做成的褐色帽子,和冕相像,表示男子将有参与祭祀的权利。]
[三次加冠也象征着行冠礼者的德操步步长进,这是每个贵族青年必经的道路。]
[接着,他要带礼物去见国君,缔结君臣关系。]
[还要拜见乡大夫,表示自己已成为贵族社会的成员。]
[此后,宗庙朝会中,将有一个他的位置,也有一份他应尽的职责和义务。]
[成年男子,不能在用幼时的名字,所以冠礼,也包括命字的仪礼。]
[取字的任务,就交由加冠的贵宾完成。]
[伯、仲、叔、季,是四兄弟的排行顺序,也是每个成年周人名字的一部分。]
[长幼秩序,是社会坐标之一。]
[有了这些字样做标识,一个成年男子在家族中的地位就一目了然了。]
......
【席的使用!】
......
[席的使用,在当时已十分普及,并成为礼制定规的一部分。]
[无论贵族宅邸还是平民之家,室内都要铺席。]
[用餐时,菜食会放在席上,或席前的案上。]
[各类酒器和灌席用器也都陈列好了。]
[宾客们陆续前来,经过三揖三让,把客